7月27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举办了首届爱飞翔·乡村教育论坛,论坛迎来了一批怀揣教育梦想与激情的乡村教师和关注乡村教育的学者、嘉宾们。

论坛讲师们的精彩发言与宝贵分享,引领大家对乡村教育展开深入思考,正式拉开了爱飞翔·乡村教育十周年序幕。



会议开场,孙真荣副校长致辞。孙校长指出,今年是“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举办的第10年。与往年不同,今年首次举办“乡村教育论坛”,邀请了许多教育专家、公益人士来探讨乡村教育和教师培养。这标志着爱飞翔从实践性、活动性的教师培训,开始了对乡村教育和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爱飞翔不改初心,凝聚社会力量,影响和改变了一大批乡村教师,带动惠及了无数乡村学生,有力推动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是华东师大与爱飞翔项目的共同愿望和使命。华东师大在“双一流”建设中,始终坚持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承担“育人、文明、发展”责任使命,为国家的教育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培育一批卓越人民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会议上,六位嘉宾围绕教育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他们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讲师阵容

袁振国

著名教育学者 教育战略研究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马立平(美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斯坦福大学师资教育和课程设计专业博士


李国飞

美丽小学项目人力资源和业务伙伴


Nicholas Gates(尼古拉斯·盖茨)(英国)

前英超米德尔斯堡俱乐部商务部执行人 

Coaches Across Continents (简称CAC,“全球教练”)创始人


欧阳斌

凌云教育创始人


方华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袁振国



袁振国教授从全国中小学校训高频率内容的雷同性问题出发,指出当前学校文化的欠缺。

好的教育文化应该以教育理念为核心,能够很好地体现教育本职功能,满足社会要求,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校文化应具有四个维度:本质功能、社会要求、文化传统、未来引领。通过“功能”、“环境”、“使命”三大分块,分析了当代教师传播正确积极文化所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学校的使命应该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点燃希望的火焰、提升内在价值、形成社会责任、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综合能力、学会学习、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教育要创造的是充满“爱”、“尊重“、“平等”、“活泼”、“纪律”、“宽松“、”师生互动“的环境。


“学生中心论”天堂五人谈—世界历史上孔子等五位教育家有过哪些思考?

——马立平



马立平研究员激动地介绍了自己乡村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下经历过的困惑:教学实践者如何面对教育研究者提出的新概念?

马立平博士表示也许“新”概念不一定“新”,她向大家介绍了教育学上的“天堂”五人,很多教育的理念其实都是这五个人提出的理论演化的,比如“学生中心论”就是杜威最早提出的。

而教学实践者也应有自己的教学智慧,马立平博士指出当教学实践者面对研究者提出的新概念,首先要以最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但是不要轻易否定旧有的观念,永远不要否定传统概念和常识,永远不要否定自己。


论创新体育教育

——Nicholas Gates



“当我还有很多头发的时候,我是英超的一名球员…”Nicholas Gates的开场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尼古拉斯从美国远道而来,他从自己职业经历讲起,介绍了自己创建CAC(Coaches Across Continents,全球教练)的契机和愿景。他创立的CAC公司突破了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从运动中除了习得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在人格品格方面有所提升。CAC与政府、企业、学校合作,通过这种特有的体育教学法影响了全球超过1600万名儿童。在中国,CAC从2018年就开始与爱·飞翔合作,开展体育创新教育的活动。尼古拉斯希望与更多的乡村教师和学生见面,在了解当地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帮助中国乡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乡村小学的更多可能性:分众美丽小学

——李国飞



李国飞先生提到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缺失、教育观念落后、家庭教育观念缺失。为了实现“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愿景,为探索乡村优质教育的实现路径,而成立的分众美丽小学,旨在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和可复制的农村学校办学标准,未来惠及更多农村学校。

农村是教育改革实践的沃土,升学压力比城市小,新的教育方法在此得到更多的尝试。美丽小学希望达到三个目标:培养人才、引领示范和辐射推广、探索农村小学的办学标准。目前已经有两所“美丽小学”建成。


新问题,旧答案——当下的教育新浪潮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欧阳斌



欧阳斌先生通过在美国和中国看到的现象,总结了教师在教育新浪潮下面临的挑战:变化特别快、概念特别多、适应特别难。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呢?

这看似是新的问题,但是可以用教育上的“老办法”——建构主义来解决。建构主义强调“认知”是学生对现实世界建立起自我解读框架的过程,老师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渐进的方式;并认为学习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成长。

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欧阳斌先生的团队提出了LCT(learner centered teaching)——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LCT注重“理解学习者”、“赋能教育者”、“辅助学习者”,他用生动的以往教育案例,将这三个理念分享给在场观众。


区域视野下的基础教育发展思考

——方华



方华先生从“资源”“评价”“规范”“生态”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他指出,区域基础教育的原则是基础教育公共价值与公共政策,其发展应具备这五个 “基本点”:原则、综合、现状、落地、持续,但如今实践有偏差。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必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苟且又有诗和远方的事业。

教育与生态是紧密相关的,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从来不是孤立的。方华老师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认识非常深刻,他强调教育是综合性的,不能搞单向改革。他的演讲深得台下一线老师们的心,大家热烈鼓掌。


乡村教师们踊跃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吴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基金会秘书长斯阳、上饶市教育局局长侯小仙、北京永源基金会理事长董峰,湖南安仁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和欢、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捷、章晶晶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会议由SMG集团主持人吴舜主持。


爱飞翔·乡村教师简介

 “爱飞翔·乡村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飞翔公益基金支持的品牌项目。该项目帮助乡村教师走进上海,通过对城市文化、现代工业、社区建设、公益机构、学校博物馆等设施机构的参观,对市民家庭的访问,多视角的名师讲堂等等体验式培训活动,开阔视野并将所见所学传播给乡村的孩子们。

2010年以来,已有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233个县、717所学校的1340位乡村教师来到上海参加培训,直接惠及学生超过30万。超过60位名家学者无偿授课,200多家企业现金与物资捐助,超过10000 位国内外志愿者参与支持爱飞翔各类公益活动。爱飞翔正式更名为爱飞翔·乡村教育,将从1.0到未来2.0,从一个项目到一个公益平台。

图片|戴   琪

编辑|施佳庆

胡春伶

李韵迪

指导老师|李欣阅

信息来源|爱飞翔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