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大山里再支教一年,到明年暑假结束回来可以吗?”近日,“爱飞翔·乡村教育”公益项目秘书长刘泊收到了一则意外的微信,来自该项目志愿者康拙。昨天,记者采访到该项目负责人,得知康拙在即将结束一年支教前夕,又提出了继续支教的申请。

今年是“爱飞翔”项目开展的第11个年头。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287个县、853所学校的1512位乡村教师先后来到上海参加培训,直接惠及学生超过35万。


“爱飞翔”项目11年培训了1000多名乡村教师


“90后”男孩的别样选择

康拙是一名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在这个公益项目当志愿者,工作一年后辞职去四川大山里支教。记者了解到,这名“90后”大男孩是独生子,让他下决心走进大山并非偶然,“大山里的老师”俄尖尼玛是直接“领路人”。

“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人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戏谑某个学科的“短板”。但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只有一个人在学校教书。”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有一位有故事的乡村教师——俄尖尼玛,也是该项目的第二位捐助对象。从他家到学校有27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常常需要花两天时间才能到达学校。学校有近20位不同年级的学生,但只有他一位老师。

“在他的课堂上,低年级面向黑板,高年级反向坐着;他给低年级上完课,再给高年级上。而且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全都是他一个人教。”

俄尖尼玛舍弃了去城市发展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偏远乡村,一干就是30多年,用责任和担当为孩子们支撑起希望。当他参加了“爱飞翔”项目培训,并提出乡村缺支教老师的需求后,刚刚和新东方签约的志愿者康拙马上响应,并递交了辞职信。

记者了解到,康拙支教这一年,春节也没有回家,寒假继续给住校的孩子们补课;在即将结束支教的时候,他提出了继续支教一年的申请,理由就是:“实在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现在他的申请已经被批准,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该项目负责人对他唯一的提醒是:“暑假一定要回家看趟父母!”


去四川支教的志愿者康拙(左),右边为乡村教师俄尖尼玛


做公益会“上瘾”

像康拙这样,做公益“上瘾”的人,在“爱飞翔”项目志愿者中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虽然康拙一个人在山区支教,但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

在一个微信群里,有几十名“后援团”团员。“他们都是定向捐助康拙所在乡村学校孩子的,每户人家每个月捐助100元,即使有钱也不允许多捐,希望有更多人分享爱心、参与公益。”刘泊告诉记者。但是,如果乡村孩子碰到困难,或者有什么“小心愿”,大家可以主动认领一起解决。比如,冬天天冷为孩子送去手炉,缺少书籍马上购买寄去等。

去年盛夏,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也是“爱飞翔”小心愿发放地,参加培训的乡村老师王老师提着两大箱崭新的玩具车,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说:“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容易,这些玩具都是男孩子爱玩的,带回去给他们开阔眼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爱飞翔”项目11年培训了1000多名乡村教师


据悉,伴随着“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脚步,共计6690份小心愿,由爱心市民、各界企业认领,并通过“爱飞翔”寄到孩子们手中。

走过11年的“爱飞翔”,也已突破了乡村教师培训的范畴,扩大到乡村教育等更广的范围。2019年,获得了全国“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等荣誉。

11年前,一颗种子被悉心播撒;11年后,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在“爱飞翔”项目的引导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走出大山看世界”,带领乡村孩子飞得更高;也点亮了城市人的爱心,加入这项扶贫又扶智的公益事业。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