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7日7:01-7:30,我校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60级地理系校友,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的杨德广教授的教育脱贫微视频作为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播出。2020年“读懂中国”是在教育部关工委指导下,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与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抗疫斗争的本地本校“五老”深入交流,以征文、微视频、短视频、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在微视频中,杨德广教授说自己的一生有四个梦“一是读书梦,二是图强梦,三是教育梦,四是慈善梦”。

杨德广教授的母亲在43岁临终前叮嘱杨教授“要争气,要有本事”,年少的杨教授一直记在心中却苦思不得解,要如何争气呢?“新中国成立后有机会读书了,要读书,要去大城市读书”,这就有了杨教授的第一个目标,第一个梦——读书梦,杨教授也最终从农村一路考上南京第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

十一年的读书生涯建立了杨德广教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五六十年代的特点是一穷二白,整个国家贫穷、落后,受人家欺负。学校的教育是奋发图强,自己要奋发图强、身体强壮、努力读书”。学校的教育、国家的复兴的使命与担当根植在杨教授的心中。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杨教授一刻也没有懈怠过。华东师范大学帮助他实现了第二个梦——图强梦。

 毕业后,杨德广教授便留在了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下,自工作的第一天起,“把中国的教育理念建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人民的教育努力”一直是他的工作目标,这就是杨教授的第三个梦——教育梦。从华东师范大学到上海师范大学,在职40多年,一直围绕着这个梦工作、学习、研究。

 杨德广教授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个字,开启了自己的第四个梦——慈善梦。

 2010年,杨教授将自己积余的100万元书稿费、讲课费以及卖掉一套房子共300万元资助三所母校(南京江宁区上坊小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贫困生,每年惠及300多名莘莘学子;2012年,杨教授筹资200万元资助甘肃、四川两个西部贫困小学提供营养午餐,受助学生4000余名;2013年,杨教授发起甘肃、四川“一对一”帮困助学活动,重点资助32名优秀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2014年,杨教授建立“阳光慈善专项基金”,特别面向西部地区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中的优秀生,帮助他们进一步深造和学习,之后将每年退休工资的一半用于阳光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已经面向12个西部地区全覆盖,且已有200多人加入到阳光慈善专项队伍中。

 

 除了从经济上资助困难学子,杨德广教授还坚持与青年学子交流,在精神上鼓舞师大学子奋发图强,胸怀国家。

在华东师范大学2017-2018学年“德广励志奖学金”颁奖仪式上,杨教授以“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为同学们做了精彩演讲。通过回顾自己前半生的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胸怀社会和国家,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用他的人生经历和智慧,激励并启发着一届又一届的获奖学生们:胸怀理想、奋发向上!

 在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善知公益讲堂上,杨德广教授与紫江公益学园的同学们分享了自身做慈善的心路历程和对于慈善的理解,介绍了自己从“物质扶贫”到“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的慈善经历。在师生互动环节,杨教授鼓励当代青年学生为国家的强大树立理想,锤炼自己,用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到自己的坚定信念。    

在第四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论坛平行论坛上,围绕“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公益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杨教授接受了我校学生的专题采访,并以一个“今”字勉励到场师生珍惜光阴,强健体魄,用行动力不断延伸脚下的公益路,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2020年11月4日,杨德广教授受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举办的“读懂中国”活动。活动中,杨教授围绕“慈济桃李,树善家国”主题分享自己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心得感悟。

杨德广教授的毕生经历是对教育兴国、大爱传承的最好注脚。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比授人以鱼更深远的是给青年人以为人为学的指引,比仁心仁闻更令人动容的是对教育的情怀和大爱。国家的未来在青年人身上,当代大学生也应以奋进图强为己任,将爱与希望传承下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农民的儿子到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通过读书和奋斗摆脱贫困,圆梦于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退休教授到公益慈善家,杨德广教授带给莘莘学子的远不止教育本身,更有以教强国,以育立人的梦想与情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德厚流光。


  • 人物介绍

    杨德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华东师范大学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1960至1965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水文气象专业。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素以“绿化校长”、“贫民校长”为沪上知名。曾获首届“上海市十大教育功臣提名奖”、“当代教育名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荣获“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两次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荣誉称号。2014年还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2018年荣获中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