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忆中寻找线索:大夏书院师生探访大夏校友

四月正是百花芳菲时,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的师生踏上寻访之旅,到江西省赣州去找寻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毕业生、《资本论》全文首译者、原大夏附中教师(现华东师大一附中)郭大力学长的求学足迹。这次寻访项目得到了华东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紫江公益基金”的支持,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红色公益”行动。

时光从2021年闪回至1947,《大夏周刊》刊登了一则重磅消息,“校友郭大力的译作《资本论》在上海重印,由生活书店出版!”并对郭大力著书立说的成就给予“锲而不舍”的评价。

1905年,郭大力(原名郭秀勍)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西赣州南康三江乡斜角村,他少年勤奋好学,聪慧出众,加之父亲教育严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3年从赣州中学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24年,郭大力跟随欧元怀等老师到上海转入了新创办的大夏大学,受大夏大学李石岑教授影响,他放弃继续学习化学,转攻哲学,这段学习经历也成为他后来翻译巨著《资本论》的重要转折。

 

青年郭大力

据郭大力遗孀余信芬回忆:“当时大夏大学没有校舍,就在曹家渡搭了一座小小的棚房,充当临时校舍。”曹家渡棚房居住了大量的底层产业工人,郭大力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下,深切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在校内进步师生的帮助下,为国家和人民寻找出路,郭大力开始矢志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开始自修德文,攻读《资本论》。

1927年,22岁的郭大力从大夏大学毕业,也正是在这一年,大革命的失败。郭大力忧心如焚,但获悉红色政权已在靠近自己家乡的井冈山建立,又重燃热情。希望能把《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伟大著作完整地介绍给中国人民。郭大力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叙述,“我译这部书,并不是因为我已经很理解它,也不是我已经有了翻译的能力,我只觉得一点,有革命的需要。”

1928年春天,郭大力在杭州大佛寺与王亚南相遇,两人促膝长谈,王亚南为郭大力《资本论》译稿吸引,两人决定一起研究和翻译《资本论》。此后,郭大力返回上海,到大夏中学,两人一南一北,开启了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翻译工程。

1938年9月,《资本论》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十年间,郭大力经历了贫困、战乱、迫害和疾病等困难,更增添了《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厚重。郭大力、王亚南《资本论》全书三卷中文译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在“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章节”提到,“我在下乡的时候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也记了很多本笔记。我读过的几个译本的《资本论》,最喜欢的是郭大力、王亚南版本”。

为尽可能详尽了解郭大力其人与《资本论》翻译中的过往,大夏书院学生党员讲师团成员仔细查阅了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图书典籍等资料,检索当代期刊与近现代报刊,找到了刊登在《大夏周报》上的校友消息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大力遗孀及其子女所作的人物传略。经过初步的史料收集与整理,在学校基金会的资助下,寻访队伍于2021年4月20日-21日前往江西省赣州市郭大力故居,深入实地搜集和考证郭大力的事迹。

此外,寻访队伍还参观了赣州中央苏区历史陈列展,通过观看史料文物、情景塑像,聆听现场讲解,深切感悟中央苏区的红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礼。

大夏书院开展迎接建党百年重点活动,通过“百名师生党员讲党课”以及“党建引领·红色公益”行动,注重挖掘校本红色资源,讲好师大红色故事,筑牢师生信仰根基,彰显一代代华东师大人鲜明的精神底色,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纵深化。


学习小组读《资本论》:事业自有后来者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的青年师生以一场前“师”不忘·薪火相传活动,深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校友郭大力翻译《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时代背景,在《资本论》经典著作中重温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立志成为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断努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部,有一门爆款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上青年教师杨连星会与青年朋友们共同探讨、学习《资本论》,鼓励同学们学原理、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上课之余,杨连星开始考虑成立一个《资本论》阅读兴趣小组,将对这本经典著作有兴趣的师生召集在一起,开展研讨,通过“学党史、读原著、悟真理”,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作为经管理类专业的青年学生,更要善于从《资本论》中汲取经典理论力量。著作采用的科学抽象法、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等方法论,对于为学为事为人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我自己也是深受影响和启发,希望我们小组的不断研读,将《资本论》彰显的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主动将自己摆到时代大潮中去,不断提高“小我融入大我”的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杨连星谈及研学小组成立初衷时说道。经管学部青年教师金培振也是《资本论》爱好者,第一个报名加入了阅读兴趣小组,他认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从《资本论》中汲取智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资本论》阅读兴趣小组的青年师生首次聚集在大夏大学旧址群贤堂前,共同回首校友郭大力翻译《资本论》的历程,诵读《资本论》经典片段。学习小组里大一的本科生袁兆阳说:“站在群贤堂前,彷佛看到了当时郭大力校友伏案翻译的场景,为了革命而译,我深深地被这种家国情怀所感染。”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虹主持了首场学习小组活动,并谈到:“经管青年师生重温《资本论》,也是依托学科特色开展的一次‘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主题活动,《资本论》阅读兴趣小组在五四青年节前正式组建,后续会有更多常态化的系列学习活动,致力于培养青年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资料、图片 | 大夏书院、经管学部(经管书院)

手绘图 | 纪冬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