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华东师大87岁老教授做了这件事,慷慨背后是赤诚之心

发布者:陆婉婷发布时间:2022-03-06浏览次数:102

华东师大87岁终身教授、河口海岸学家沈焕庭先生,捐资成立沈焕庭教育基金,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和晚辈们交流时,他感慨道:“一辈子能把一两件事情做好就已足够”,再次表达了对河口海岸事业的深厚感情。

 

3月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沈焕庭教育基金捐赠仪式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举行。华东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仪式由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嵇渭萍主持。

 

沈焕庭1953年进入地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自此结下了与华东师大、与河口海岸学的不解之缘。提起设立基金的初衷,沈焕庭表示:“希望大家把河口海岸事业搞得更好,让河口学发展得更快,共同让河口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沈焕庭先生长期从事河口海洋学研究,曾负责和参加黄浦江污水治理、长江口和闽江口通海航道治理、张家港和南通港扩建、上海第二水源选址、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影响、中美海洋沉积动力学研究等10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

▲ 华东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向沈焕庭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沈焕庭曾担任自然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学术带头人,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奉献了智慧和力量。他有着深厚的师大情结,更有师大所赋予的崇高的教育情怀,他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心系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先后培养多名硕、博研究生成为我国河口海岸研究领域的骨干,为河口学这一地学分支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1959年,沈焕庭在长江口潮滩观测

▲1980年,沈焕庭(前排左)参加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调查研究

▲2000年6月,沈焕庭指导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

在沈焕庭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河口海岸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交叉学科耦合研究的优秀学生以及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得到奖励。

2019级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时硕表示:“沈先生对河口海岸青年学生的关心爱护,对河口海岸研究事业的炙热情感,对河口海岸学科发展的使命责任,令全体学生感动和敬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新一代的河口海岸人,更要努力拼搏、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表达对先生的感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全体研究生为沈先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沈焕庭先生工作照的手绘图。

▲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全体研究生为沈先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沈焕庭先生工作照的手绘图

据华东师大基金会负责人介绍,早在2020年,沈焕庭便与基金会联系表达资助意愿,并多次沟通洽谈基金项目的开展细节。此次沈老师的慷慨捐赠将为河口院师生树立榜样,为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也为即将到来的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65岁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青表示,研究型人才培养,是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20年来,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700余名,他们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学以致用,回馈国家和社会。“我们将在基金会指导下,将沈焕庭教育基金专注于研究生培养的‘奖优’和‘助学’两方面,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河口海岸研究接班人。”

▲ 会后,沈焕庭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交流

会后,沈焕庭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交流,分享了自己对河口海岸学科的心得感悟,解答了同学们在科研和生活中的问题。他也再次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河口海岸事业的感情,“一辈子能把一两件事情做好就已足够”。

沈先生强调,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面对将来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注重数学的学习、应用,掌握多种分析手段,重视方法的改进、创新。

有同学就国际前沿研究方法的获知提出疑问,沈先生希望同学们应多阅读本学科及相邻学科发表的国内外文章,从标题浏览出发,根据自身研究兴趣细读摘要,广开思路。

“了解别人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学会提出好问题。”沈先生还谈到,认识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应充分分析后再提炼重点,而不能一开始就简化。面对同学们的关心,沈先生还分享了自己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大家学会放松、劳逸结合,保持平和的心态。

通联|宣传员王敬

文|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吴潇岚

拍摄|邵壮 吴潇岚

视频号编辑|金亚珺

微信编辑|吴潇岚

转自 | 华东师大官微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