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我校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校友杨德广教授受邀来到紫江•善知公益讲堂第二讲,分享自身做慈善的心路历程和对于慈善的理解。

本次公益讲堂以线上形式开展,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李欣阅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学园的学员、德广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和多位热心公益慈善的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01 精彩讲堂


善  行



在报告中

杨德广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四个梦想

读书梦、图强梦、教育家梦和慈善梦


围绕“慈善梦”

杨德广教授分享了自己从“物质扶贫”

“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的慈善经历。



80岁高龄的杨德广教授从未间断过行善的步伐。

70岁时,他用自己的300万元积蓄资助母校贫困生。在他的资助下,每年有200余名学生受益;

2012年,他筹资200万元资助甘肃、四川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营养午餐。4年中帮助了4000多名学生;

2013年,他发起甘肃、四川“一对一”帮困助学活动,重点资助32名优秀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2014年,他发起了资助西部贫困学生的“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坚持将一半退休金用于阳光慈善事业。如今“阳光优秀生”帮困助学活动已扩展到我国12个西部地区。



除了专注于“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等慈善事业之外,杨德广教授还十分关注环境保护问题,2015-2017年间,他组织了8次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共种植10多万株竹柳树。




如同杨德广教授所说:“我要做一名脱贫攻坚仗的战斗员,而不做置身事外的观察员和评论员”。慈善事业贯穿了杨德广教授的人生,在他不间断的身体力行中,慈善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慈善事业上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也让他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尊敬。2018年,杨德广教授荣获了中国慈善最高奖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



善  知


就“为什么要做慈善”这个问题,杨德广教授谈到:慈善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他相信,慈善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传递善知、善行的力量。慈善的行为也是在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驱使之下,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宗旨所做出的努力。他自言“智者心怡,行善怡心;积善行德,身体健康”,就是他从慈善事业中获得的最为幸福的回报。



杨德广教授也指出,并非捐财捐物才叫慈善。一个人的言善、眼善、面善,对人热情、尊重,都是慈善。对遇到困难的人抱有同情心、慰问安抚、善言相劝,也是慈善。路上遇到有人问路,热情指引,在车上为有需要的人让座,与他人发生冲撞,一句“对不起”“没有关系”,同样都是慈善。精神上的慈善,每个人都能做到。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这是杨德广教授给我们提供的一种答案。



02 师生互动


杨德广教授的亲身经历让听众深受感触。在线上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地提出自己在慈善公益活动中或是日常生活中所到的困惑。杨德广教授对此一一给予了亲切而诚挚的回答。



Q:当代青年如何找到自己坚定的信念?

杨德广教授回答道,对他们这代经历过物质极度贫乏时代的人们来说,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青年奋发图强“学知识练本领”。现在的青年没有贫困生活带来的压力,就更需要看见我们国家当下所面临的的现状与种种挑战,并以此激励自己。他说道,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如今国家最为需要的,大学生们更需要为国家的强大树立理想,锤炼自己


Q:免费师范生现在可以参与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杨德广教授回答道“兴国必先强师”,高水平高素质的强大师资队伍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石。对免费师范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校园内历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师范教育的发展,更快适应师范教育的需要,为入职做好准备。


Q: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杨德广教授认为,大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时期学生干部工作和志愿者活动能够充分锻炼人的综合能力。如同爱因斯坦所说“学校培养的不是专业的人,而是和谐的人”,社会活动培养的是人的情商。何为情商?即意志力,亲和力和自制力。社会活动能使人成为情商强大的人,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Q:如何吸引新鲜血液加入志愿者活动?

杨德广教授指出党团组织需要发挥号召能力,宣传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地组织社团活动,比如设置一定的积分奖励,用教学管理上的积极措施鼓励学生。



在杨德广教授对“人生当如何、公益当如何”所引发出的深深思考和无限感动中,“紫江·善知公益讲坛”第二讲落下了帷幕。




杨德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我校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



1960至1965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水文气象专业。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等。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荣获“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佳好人好事”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两次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荣誉称号。2014年还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2018年荣获中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紫江·善知公益讲堂”由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凝聚最优秀的公益慈善资源,传播公益慈善知识,培育当代青年“仁爱之心”和“向善之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