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华东师大“好声音”


2023年全国两会进行时,如何优化我国现阶段生育政策、应对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成为热点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提交了《关于完善婚假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提案》。

吴瑞君是人口学领域的专家,她认为,生育问题要分“不想生”和“想生不敢生”两类来探讨,现阶段生育政策引导重点应放在解决“想生不敢生”家庭的顾虑上。



政策应多一点家庭和性别视角


目前,生育支持政策和措施正在各地逐步落实和展开。但在吴瑞君看来,从实施效果看,相关政策存在顶层设计、系统性、家庭和性别视角缺失等问题,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的政策体系尚未有效形成。

“制度性障碍的有效破除,需要顶层设计,不能仅依靠地方探索。”吴瑞君指出,例如,子女入学仍与户籍挂钩,租售同权尚未有效实现。因购房、落户和子女入学相互关联,即使结婚不买房,但只要生育就必须买房,这无疑加剧了青年育龄家庭尤其是流动人口家庭的生育养育负担。

“从纵向的生命周期来看,普婚社会的婚嫁和生育相互关联,需一体考虑。”吴瑞君发现,现阶段,针对青年群体婚姻推迟和结婚难的问题,支持措施非常匮乏。

另外,从横向的政策分类来看,目前主要强调“想生不敢生”问题且重在物质激励,而针对生育内驱力不足的“不想生”等问题,针对性的措施非常有限。

从家庭视角看,即使配偶缴纳了生育保险,未就业妇女或灵活就业妇女依然无法享受生育津贴。同时,对城镇双职工家庭的隔代照料、生育多孩住房紧张等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家庭支持措施。

从性别视角看,女职工的产假一味延长,存在不利于女性就业与生育平衡发展的问题,男性配偶的陪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非常有限且难以有效执行。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吴瑞君认为,现阶段政策着力点主要应集中在“想生不敢生”的中低收入家庭,为其减负赋能,提振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吴瑞君提出多点具体建议:

1、同步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底层支持。

优化与户籍挂钩的入托入学和其他福利制度,逐步将“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的外来常住人口子女纳入城镇社区0-3岁普惠托育服务。允许丈夫参保的全职太太或灵活就业女性享受部分生育津贴。

2、一体考虑婚嫁和生育,前置积极性生育支持配套措施。保障未婚生育权,但不鼓励不支持未婚生育。

如在高校开设《恋爱婚姻家庭》等课程,通过共青团、妇联的组织优势鼓励适婚青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在政策支持下发展公益婚介机构,建设婚恋市场,鼓励适龄结婚。

3、构建家庭友好政策体系,增强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能力。

按照递进式差异化的补贴思路,实施生育二孩、三孩津补贴,同时,提高个人所得税教育专项扣税比例和返还强度;

适当延长男性配偶的陪产假和育儿假;

在配置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时,适当向有困难的多孩家庭倾斜,给予有住房改善需求的2-3孩家庭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

按人口新变化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

4、强化性别视角,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降低生育机会成本。

制定实施“生育友好型”企业认证制度,在企业年检、项目引进、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营造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探索实施夫妻共享的育儿假,可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1/3,减轻女性育儿负担,提高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和最终生育水平。


来源:第一教育、澎湃新闻等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