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新建成的华东师大闵行校区
东门·大夏门正式启用
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之际
重建华东师大建校初的校门,
是为华东师大
精神文脉传承树起一份象征,
自强不息、求实创造、
追求卓越,跨越百年,
大夏门见证着
华东师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闵行区吴泾镇党委书记金海民、大夏门捐赠人程静校友和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平、基建处处长王军等师生代表推开大夏门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校长助理斯阳、闵行区吴泾镇党委书记金海民、大夏门捐赠人程静校友和师生代表一同参加了大夏门启用仪式。
▲ 基建处处长王军将大夏门的钥匙移交给保卫处处长任开蕾
▲ 学生代表大夏书院杨沁怡、孟宪承书院鲁子谦,基建处处长王军,施工单位代表邱活虎分别为“虹梅南路5777号”门牌、“华东师范大学”校名牌揭幕
解决师生出行安全的民生实事
闵行校区虹梅南路5777号校门始建于2004年,作为当时闵行校区出行的简易通行通道,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过改造。简陋的设施、彩钢结构板搭建的门卫室一度成为闵行校区东门的标配。
▲ 改造前
▲ 改造后
2015年,校门所在的虹梅南路主干道因虹梅南路过江隧道的建设被大幅抬高(高出学校路面80厘米);与此同时,虹梅南路与校内主干道、紫龙路之间的车道未能对齐,导致部分进出校园的车辆常常过路口就成逆行,不仅造成校门口车辆拥堵滞留,更给师生出行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
校门是师生通行的重要通道,是广阔校园的具象代表,更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象征。在89级生物系校友程静的捐赠支持下,闵行校区东门重建被列入学校“迎双庆”行动计划,通过解决师生出行安全的民生实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选取大夏大学校门、也是华东师大建校初的校门样式重建闵行校区东门,既为方便师生进出校园,更为唤起师生校友们的“集体记忆”,在新时代传承跨越百年的历史文脉,书写新的辉煌。
重建工程远比想象复杂
四根大门立柱、干挂大理石面板、华东师范大学牌匾……新建成的大夏门完美复刻了华东师大建校时的校门。
据悉,除了校门本身的建设,改造工程还包括东门门卫室、河滨路段及两侧人行道部分改造和其他附属工程,建成后全面提升闵行校区东门的接待能力、安全指数与美观程度。
闵行校区东门所在地环境较为复杂,路面下密布着电力、通信、给排水等众多走向错综复杂的管线道路,在开挖不影响地下管线、不影响路面交通、确保施工期间“封门不封道”、保证研究生公寓师生方便进出的前提下,校门改造工程经过前期严密的筹备与调研,今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体量虽然不大,但工程内容涉及面复杂,涉及到建筑新建、道路改造、绿化调整、地下管线保护及众多辅助工程。
▲ 校门出入口向南平移,增加校门出入口的交通信号灯
为了尽可能改善校门附近的安全环境,在与闵行区政府、区相关委办局、吴泾镇政府的密切协同下,经过前期与交通部门、通信、电力、有线等公司的深入调研与多次现场勘探,最终确定将校门出入口向南平移,增加校门出入口的交通信号灯,新建从校门进入虹梅南路车行道等附属设施,在紫龙路上增加一根直行进入校区的车道,同时调整虹梅南路人行横道线的位置,多措并举尽可能消除闵行校区东门附近的安全隐患。
经过整个暑假的加班作业,今年9月6日,新校门迎来试运行阶段。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在建校70周年之际,华东师大闵行校区重建与启用大夏门,正是学校不忘办学初心,在新时代、新起点勇担“育人 文明 发展”使命的重要象征。
穿过大夏门厚重的大理石门柱,后辈学人仿佛走过百年大夏历程,在新时代继往开来,谱写“光大华夏”的雄心壮志!
还有这些师生们关切的问题
校门上方架空线太凌乱,后续怎么处理?
校门重建工程最大的难点就是校门口上方架空线的处理。
这里面包含有49根通信光缆、4根高压电缆及一路变压器,管理权属涉及到电信、有线、电力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经过学校各级领导与闵行区政府、吴泾镇政府长时间的沟通、洽谈和等待,终于在今年年初迎来了好消息,闵行区区政府将启动虹梅南路架空线入地工程,搭乘这一政策红利的便车,本项目得以实施的最大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现根据闵行区架空线入地建设指挥部和吴泾镇政府的施工进度,校门口架空线入地今年年底就能全部完成,届时将还虹梅南路校门一片干净整齐的空间。
校门为什么没有与紫龙路对齐?
因为校门两侧市政绿化带内现有多个隧道消防接合器,如果要把校门和紫龙路拉齐,就必须把这些消防接合器全部移走,而这些接合器直接连接虹梅南路地下隧道,迁建影响政府、社区等多个方面,迁建的代价十分巨大。
学校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可能性、施工时间等因素,最终确保在不影响路口交通的前提下,采取了目前的略有错位的方案。
文、来源|校庆筹备办公室 基建处
活动摄影|吴潇岚 韩潇潇
校门摄影|李盛华 何太皓 高文渊
编辑|吴潇岚
转自 | 华东师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