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载阳照月文教基金”支持的“载阳照月”教育扶贫项目已得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网、 文汇网、 东方网、 青年报和固原日报等近十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其中,新华社有关报道《华师大学生进行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的浏览量已逾18万


新华社对“载阳照月”的报道


胡宏昌先生每年亲自从台湾来到华东师大关心项目组同学


“载阳照月”教育扶贫项目由台湾同胞胡宏昌先生于2016年捐资50万元设立,每年10万元,连续5年用于资助孟宪承书院学子的暑期返乡实践项目,旨在助力大学生实现家乡教育发展的梦想,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胡宏昌先生希望未来教师作为“星星之火”,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用生命影响生命,去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为教育事业汇聚力量。


2019年“载阳照月4.0”暑期实践项目授旗仪式


载阳照月学子返乡支教行项目持续实践,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每年组织综合素质高、公益心强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于寒暑假期间以团队的形式感恩回馈家乡,为教育“软资源”匮乏的乡镇小学提供成长夏令营活动,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互补融合探索路径,为高校与社会公益多赢发展作出示范。


2019年暑期,载阳照月文教基金支持10余个项目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教育帮扶活动。


“载阳照月”宁夏组支教队员行走在崎岖山路


这个夏天,华东师范大学“载阳照月”学子返乡支教宁夏组路遇大雨,交通受阻,只能提着大包小包,走上三公里泥泞山路,最后到达对口支教的吉强镇杨河小学。对华东师大的未来教师们来说,这样的教育扶贫路,他们已经坚持走了五年


华东师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在杨河小学揭牌成立


宁夏小组负责人张璇说:“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地区教育的巨大差异和当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国家师范生、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教育扶贫和社会发展上可以作的贡献。”


“载阳照月”重庆组支教队员为学生答疑


重庆组支教队员来到了奉节县兴隆一小开展支教课程,为学生带去了各类新式课堂和多样课程体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展孩子们的学习视野


“载阳照月”成员与当地村民一同回忆老照片的故事


一路走来,“载阳照月”学子返乡支教实践项目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与认可,不少成员立志毕业后服务家乡教育。江西组负责人梁梦婷便是其中一员,她说:“‘载阳照月’项目的指导与支持,让我有机会化身暖阳明月,给小朋友们带去光亮。”


“载阳照月”内蒙古组支教队员与学生开展知识小竞赛


每一位“载阳照月”支教团员与多名学生合作学习,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影响着学生,触动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并在美好的陪伴后,以淳朴的书信联系这些学生,将梦想的力量传递给孩子们。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以及“小老师”家访活动的影响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当地家长也变得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载阳照月”甘肃小分队在大芦开出梦想之花


与此同时,团队支教的经历也影响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变得更加博爱、更懂协作、更敢拼搏,更好地呼应了“生命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内涵。


传承师道精神

肩负起民族使命


胡宏昌先生与2019年“载阳照月4.0”项目成员


传承师道精神,肩负起民族使命”。这是载阳照月文教基金捐赠人胡宏昌先生在孟宪承书院举办的“载阳照月”项目4.0授旗仪式活动上对同学们的寄语。他说:“人生是一连串意外的组合,有无限可能。人生需要付出,善心不求回报。”



41支队伍、近千人次、分布13个省市自治区,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教师”五年如一日为偏远地区学子送去知识与爱。他们正在成为胡先生所说的为教育事业汇聚力量的“星星之火”,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用生命影响生命,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


编辑|江昊阳

指导老师|李欣阅

信息来源|孟宪承书院